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0-11-17 10:15
秋末冬初的菏泽暖意融融,市树木瓜还挂满枝头、香飘云外,依然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三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菏泽)座谈会的召开。来自淮海经济区核心区10座城市的领导和嘉宾济济一堂,乘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部署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合作新机制,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我们向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兄弟市的宾朋表示热烈欢迎!
淮海经济区地缘优势明显,区位特殊——处于我国南北分界、东中部结合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带,在全国区域整体布局中具有“棋眼”的战略地位。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助推国家重大区域布局和战略实施,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辐射、传递、溢出作用,扎实带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引领大运河文化高地建设和促进“黄河拥淮”串联对接,实现国家区域战略的纵深发展;有利于推动淮海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加快形成聚集效应和协同优势,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东中西沿陇海线城市群均衡发展,激发新时代全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有利于探索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破除行政区划和市场障碍,推动多层次、多样化区域联动,为全国类似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有利于加快苏北、鲁西南、豫东、皖北振兴,加快构建新结构、培育新动能、完善新机制,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启动以来,呈现出系统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是多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在淮海经济区密集叠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鲁南经济带等战略在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市构筑起了战略支撑,给区域各市协同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区交通互联互通正积极推进,区域“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正积极谋划,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优势产业链深度融合、平台载体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打造、区域大市场合力构建。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宿徐现代产业园等重要协同平台都取得实质性成果。生态环境跨区域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跨区域联合执法得到加强。区域立法、公积金互认互贷、教育卫生文旅等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方面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三是多领域合作平台厚植协同发展底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区域内已有各类专业联盟、协会、学会等组织近40个,涵盖了人大、政协、公积金、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警务、科技、教育、文旅、体育、卫生等各领域。这些平台覆盖面广,助推力强,拓展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四是协同发展新机制创新建立。目前,已经建立了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为载体的区域战略决策机制、以协同发展协商会为载体的区域沟通协调机制和以交通同城化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四个重点领域联合工作组为载体的区域合作推进机制,区域协同+四个专题工作组“1+4”协同发展新机制已经建立,协同发展办公室已实体化运作,各市联络办公室也相继成立。同时,10市还成立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各城市间加强开展政策沟通、进行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要求江苏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为江苏的关联区域,淮海经济区该如何响应这一要求,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发展格局?目前来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势头增进、大有可为。下一步需要各市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协同”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发挥各自作用,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各项计划落到实处,在协同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将淮海经济区打造成为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典范、省际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一直以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市和各县区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面向未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一如既往地关注和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履行菏泽责任,贡献菏泽力量。希望能和兄弟市一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精准的协作、更加有效的机制推进协同发展,实现协同发展更大突破,迎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